法不轻传道不贱卖:解读《一人之下》632话
2023-07-29 15:48:34来源:哔哩哔哩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婺江墨客。最近这一期漫画颇有意思,明面上讲的虽然是三一门“收徒选徒”的门道,但其背后更有意思的却是蕴含着《西游原旨》的身影。在墨客看来,李慕玄拜师三一门学艺的过程与美猴王拜师菩提老祖的过程,可以是说如出一辙。原本在这方面的解读是 @呆呆兽星君 更专业,但呆总早已停更N久,墨客只好越俎代庖,也来拆解一二,如有不周之处,还望各位看官宽宥一二。
师父就爱“故”弄玄虚当年,年轻时候的老天师曾说过“不光咱老师,我发现这玄门的师长就是不爱有话不直说,就爱那套什么敲你三下头关正门倒背手的暗语”。
【资料图】
在这里墨客就是个搬运工,绝对没有对玄门前辈不敬的意思,仅仅是局限于《一人之下》的内容进行讨论,这话可都是老天师说的,米老二写的,罪过罪过。
事实上,不论是老老天师张静清还是三一门长左若童,那都是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爷,教出的弟子也都个顶个的是人杰,绝不会因为“不慎”教出了张怀义和李慕玄这两个“逆徒”就会被黑的!
米老二为了说那点收徒的典故,把这两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都稍进去了,太坏了,现在我来批判他!【怒】
在教导弟子这方面,相比三一门长左若童门下的李慕玄和陆瑾,同样是玄门巨擘的老老天师张静清,他在米老二的笔下,这对比就出现了啊!是在他的笔下啊!
一个是基本用不着怎么去教,甚至可以让他代师授艺的张之维。
另一个却是私下里下苦功调教三年,就为了有朝一日能折腾一把张之维的张怀义。
你管这叫“因材施教”?!
这分明就是为了敲打已经“过分嚣张”的大徒弟,特地去给小徒弟开小灶“下私功”嘛。要放在政治斗争里,这就是妥妥的培植新人打压老人,哪怕是按爽文的套路,高低也得有个“小弟子绝地逆袭,大师兄黯然惨败”的剧情套餐。
事实上,老老天师当初也是这么预想的。
奈何这可是张之维,米二就是给张怀义开了N个挂,也不是“稍微认真”的师兄一合之敌。
咱拿老老天师对这两位“高徒”的教学模式做个参考系,去比较三一门的这两位“预备弟子”,各位看官们细品一下:
李慕玄和张怀义的性格脾气和脑子像不像呢?
陆瑾和张之维的天赋和秉性像不像呢?
咱们先来聊聊张之维和陆瑾。
一个是天赋异禀,对练炁修行能独自琢磨到根本原理的“练炁天才”;一个是生于练炁名家,家风熏陶之下培养出这个年纪少见的心态平和,一个“稳”字多少人都难得的年轻翘楚。
一个是修为远超同龄,已经把门下师兄弟全都敲打了一遍的“准天师”;一个是入门以来没吃过半点亏,因为手段高力压同龄人,更有点日渐骄狂的“名门高徒”。
一个是纵有千般能耐无穷潜力,但师父面前依旧是乖宝宝的“滑跪达人”;一个是在同辈面前可以摆出“高人风范”,但在师父面前却总是一副小儿女作态的“秒哭宝宝”。
这两对师徒关系,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严师出高徒”的典型范例。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作为师父,授业和解惑自不必多说,传道却是要放在首位的。那是因为在过去传武和宗派中拜师,都要有“引、保、代”,引师是引荐人,保师是担保人,代师是代师父向你传艺的。磕头拜师,成为入室弟子,那磕了头的弟子,就如同家里的儿女一般,教导弟子尊师重道戒骄戒躁便是入门的第一课。
师徒之间,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链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认同链条。
用漫画里的说法,使你为人者父母,使你做人者,才配叫师父。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就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教他本领的菩提祖师,教会了他各种神通法术、呼风唤雨、筋斗云、72变等等。可菩提祖师偏偏并没有教悟空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悟空的本领很强,最后依然是被压在五行山下。
直到悟空遇到了第二个师傅唐僧,他没有教给悟空任何神通法术,反而一直不断地啰啰嗦嗦给悟空讲做人做事的大道理,他告诉悟空如何做好情绪管理,如何修养身心,如何跟人好好说话,他引导悟空走向正道,不断对他进行心性上的开悟和提升,他引导孙悟空设定目标,坚守价值观,做有意义的事。最后孙悟空修成正果。
虽然孙悟空拜唐僧为师,什么实际的本领也没有学到,但至少,从此江湖上再没人随便叫他泼猴了。
泼猴恶童的两幅面孔咱们再来看张怀义和李慕玄这对“人精”。
墨客之说以说李慕玄拜师三一门学艺的过程与美猴王拜师菩提老祖的过程,可以是说如出一辙。咱们可以先看看西游原文,是怎么描写美猴王拜师前在花果山的“顽劣”。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西游记》第一回
这李慕玄和美猴王在自家地盘上,那是同一份的顽劣。但事物皆有两面性,顽童心性亦如此,小孩子爱惹事的动机是寻求关注,而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则会认为,只有自己被关注时自己才有价值,所以为了得到关注,他们会通过甜美、哭啼、搞恶作剧、拖拉或其他破坏行为来引起别人的关注。
但顽童心性的另一面,却是有着太强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尝试、乐于探险,喜欢新奇的东西,童心是“不经世间的造作”的“纯洁无疵,天真烂漫的真心”。当年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姓“孙”,“孙”指代着初生婴孩的纯净,正是寄希望于孙悟空也能如婴儿般纯净如水,心无旁骛地一心求道,所以才赐他姓“孙”。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西游记》第一回
正如此,当左若童听闻李慕玄的儿时表现,非但没有厌恶之色,反而嘿嘿一笑,个中意味不言而喻。
有趣的是,张怀义和李慕玄同样都是出身自富贵之家的,虽然没有细节展现,但大耳贼少年时显然也是位爱博眼球、过分张扬的主,甚至因此惹来灭门之祸。
而李慕玄显然幸运的多,仗着父亲是三一门的大金主,可以直接送进下院,由门长亲自掌眼,无病无灾的从富贵家迈入玄门堂,可谓是福报满满。
而张李二人童年时迥异的人生境遇,却给这两人未来的人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底色。
试想一下,假如当初美猴王下山学艺之前,花果山就被天庭无情镇压,侥幸逃生的猴头再去菩提祖师那里拜师,是否还会有后来那个飞扬跋扈的“齐天大圣”么?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西游记》第一回
出了家门,拜师学艺,那就得收敛其在家时的嚣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哪怕是天生地养的灵明石猴这一走出了花果山,那可真是天上地下第一礼貌猴,咱们来看《西游》原文:
那童子出得门来,高叫道:“甚么人在此搔扰?”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西游记》第一回
这还是大家印象里那个动不动“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孙大圣吗?
无他,拜师学艺就得先学会夹起尾巴。
美猴王也好,李慕玄也罢,拜入门庭,并不意味着师父就会给你传道受业,值不值得教,是要看表现的。
初入门庭,更要从最低贱的活做起。李慕玄、陆瑾和刘得水三人在下院的任务就是做做清扫浆洗的杂活,备好每日的柴禾和清水。
而咱们大圣更是不消他人安排,非常的自觉主动,所谓“眼睛里有活儿”说的就是这种,要不怎么菩提祖师座下弟子众多,偏偏只就生出一个大圣呢?
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西游记》第二回法不轻传道不贱卖非至人不传
佛门有一桩著名的公案“五祖传法偈”。
当年禅宗五祖弘忍要弟子们作偈,想看看徒弟们各自的见地。神秀是弘忍门下首席,做偈写于廊下壁: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后来不认字的慧能听了这句偈后认为差点意思,于是也做了自己的偈并请别人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境界确实不同,神秀是面对世俗的欲望要渐进提高自己修炼成正果,慧能则是讲求瞬间顿悟大道,道本是真,何苦妄行。
慧能的境界确实更高,但说实话慧能虽然此时能做出这四句偈,却并没有开智慧。因为他还不懂藏拙,还不懂法不轻传道不贱卖的道理。
人家神秀是僧团上首,僧望巨大,你这每句打脸似的批驳写在人家旁边是啥意思呢?出家人就不要脸面吗?别的僧众不也要找你麻烦嘛?
五祖弘忍看到慧能的偈后,于是夜里私下为他说法,慧能当听到《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当下大彻大悟。
夜里传经这段,像不像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的桥段呢?艺术来源于生活。
可五祖为何要在夜里为慧能说法?不是说众生平等吗?你咋不都跟僧众们说说呢?
因为,不论是佛法还是道法,都讲究“道不可轻传”,火候不到说多了反而容易理解错误走入歧途。现实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全真南宗祖师紫阳真人“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的典故。
但更致命的是,世上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没到火候,在差别对待之下,会产生巨大的愤怒,凭啥我在寺里位置那么高了,他一个扫地的文盲能得到你的关门传授?很多修养不高的一怒之下弄不好就要拆庙了。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西游记》菩提祖师戒妄言
自古以来,为人处世本就是一门大学问,若能深谙其中精髓,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面对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轻松应对,虽说未必能够大富大贵,但至少能混得不错。相比尚且不懂藏拙不懂法不轻传道不贱卖道理的六祖慧能,李慕玄能够对三天内行动的事做到闭口不谈,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就智慧多了,而这一点也是备受左若童欣赏。
当年禅宗五祖弘忍半夜里将象征衣钵的“法衣”传给了六祖慧能,还亲自送他连夜出走,离开佛寺走人。
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亘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六祖坛经》
这可不是佛法,这是见识,更是智慧,是开悟宗师的体现。
一袭法衣会刺激僧众们心中的不平衡,更是在扩大他们心中的恶。多少年来,神秀的学问是被大家公认的,一直都是首座,积累了那么多人脉。大家都尊敬神秀,都以为神秀才是理所当然的不二人选。如今居然从后厨里打柴的杂役人堆里跑来个一字不识,一点名气都没有,谁都不认识的南蛮子广东人[1],写了一首莫名其妙的诗,就把大家的偶像、男神、帅哥推倒,让他落选了。
好好的笔试第一,一面试居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最后一名录取了。
太奇怪了,这里面是不是有猫腻?有没有不正当竞争?是不是走了后门?师傅有没有难言之隐,是不是被骗被抢?不管怎么,要说清楚,佛门清净地怎么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太不象话!
以五祖的智慧,又怎么会不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阖寺众僧只有他和慧能是“明镜亦非台”,神秀是“心如明镜台”,但更多的人则是“心如大染缸”。以神秀的水平尚且需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让其他的和尚们如何遏制心中的恶呢?
果不其然,五祖圆寂不久之后,便有了数百僧人前往南方追杀慧能禅师欲夺取衣钵的一连惊心动魄的故事。为了避免不测,慧能禅师一度在猎人队混了长达十五年之久。
他若早早开悟,便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写一手和神秀针锋相对的偈语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漫画中,下院的这三位其实最终应该只有陆瑾登堂入室,正式拜入三一门下,李慕玄未来会不会得到左若童的单独提点,墨客尚不可知。
但已知的落选者刘得水,显然便如同那些心中不平衡的僧众一般,对于落选心怀不满,更对入门标准无法理解,他只能从家世地位去找理由,而永远不会承认自己不但没达到火候,更不会承认自己不是修习“逆生”的材料。
不是每个人都是六祖能够顿悟,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人就是这样。
知彼易,知己难。
写在最后这篇文写到此处,对于墨客来说,其实更多的是用来反躬自省的,左若童选徒是套路吗?
他给刘得水介绍新师门却要隐去三一门的痕迹,他给李慕玄做背景调查却对他的作为毫不干涉,他对入室弟子水云的鞭策却用未入门的李慕玄来作案例。
作为师父,对所有修道弟子最大的善,是给比他们水准高一点点的诱惑和考验去不断让他向上突破,最终帮不同根器的弟子都得道开悟,而不是一上来就给他们巨大的考验让他们去内心煎熬。
这是智慧。
知道人分三六九等,看透人性,而不挑战人性。便是对座下所有弟子最大的慈悲。
下周墨客出差去东北做交流为期半个月,预估会去透天窟窿实地考察一下。
考据不易,跪求点赞!!!关注!!!评论!!!谢谢!!!
参考^据《宋高僧传》等记载,六祖慧能俗姓卢。原籍范阳(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
关键词: